三国时期的“交州王”士燮,为什么在建安十五年选择了孙权? 孙权是三国时期的吗
发布时间:2019-09-03 20:01 来源:正聊三国
原文标题:三国时期的“交州王”士燮,为什么在建安十五年选择了孙权?
原文发布时间:2018-09-27 19:12:17
原文作者:正聊三国。
如果说汉末三国时期当时全国只有两片“净土”,恐怕只有士燮的交州和公孙度的辽东了。虽然地处偏远地区治安情况不会太好,但相对于“大州”征战,交州和辽东地区的稳定程度的确超过了东汉末年的其他州。
要说起交州,在汉末三国我们就不能不提士燮这个人。他在中国被记载在《三国志》中,但同时也在越南“史记”中的《大越史记全书·外紀卷之三》里。对于我国来说,他是东汉末年重要的割据势力,对于越南国来说,他们尊称士燮为士王。
全本儿的士燮小编曾经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分享过了,今天就不再赘述。近期,我的一位好友对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建安十五年士燮为什么要选择东吴?
其实在我的印象中,士燮的简介概述让我不看资料说一说肯定是没问题的,但冷不丁提到了士燮选择东吴这个话题,我却发现之前的学习纰漏还很多,今天就打算用这篇文章简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表明一点,小编花了些时间,无论是从《三国志》中还是《大越史记全书》中都没有提及士燮在建安十五年选择孙权的具体原因。所以我们只能凭借有关史料,进行分析,更能助于尝试拓宽自己的思路。
分析一:避免新战乱
熟悉的朋友可能了解,士燮的父亲士赐曾经当过日南太守,且士燮从小在一个优渥的教育环境中长大,他曾经跟随东汉末年忠贞之士刘陶学习《左氏春秋》,还被举为孝廉,出任过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