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竹小说网-对话作文-对话理论与作文教学、对话作文。 违规信息举报

当前位置:虚竹小说网>小说资讯>

对话理论与作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9-07-12 22:02 来源:高考学习简单有效 关键词:对话作文
对话作文?

作者: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 于保东

对话理论告诉我们,所谓“对话”,是指师生、生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也就是说,对话不仅仅是二者之间的言谈,而是指双方的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对对方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与倾听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相通。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在《对话与发现》中指出:“作文就是‘对话’,是与他者(他人,社会,以至自然)的对话,也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即所谓‘自言自语’”,“作文就是一种以老师为对象的倾诉,是与老师的对话”。

由此可见,借助对话理论,构建民主平等的对话式作文教学,将使作文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它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发展,对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宽容异己,对于促进社会知觉、交往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克服自我中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生命的本质来说,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以“对话”(有声或无声)为主要形式,通过对话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对话双方互为对象,彼此交融,形成共同体。作文就是人们把从生活中的所思所想,通过“对话”的形式来诉诸形象,传递心声。一篇作文的诞生如“凤凰涅槃”,要经历过一次次的“心灵对话”,每一次“对话”都是作者在告诉人们,他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对事物的看法和倾向。

其次,从语文教学过程来看,作文也是一种“对话”过程。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构成对话场。但是,这种“对话”有别于传统作文“对话”。传统作文“对话”是教师为主体。作文教学有类于讲故事、作报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对话”的形式单一,“对话”的过程是静态的。而“对话作文”则不同,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本之间和生本之间的双向互动、合作交流,共同负责承担“对话”的任务。对话过程是动态的,一方以另一方的对话为条件,一方以另一方的对话为目的。两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

最后,作文评改,也需要开展生生、师生间的“对话”,作文的评改必须从老师的“独白”转变为有效的“对话”。

作文过程不允许有旁观者,更不应该存在从上而下的训诫,而应该是以作文为契机的平等的相互对话。这种对话是包括学生、作文、老师在内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对话的过程,是一个更新、生成的过程。

这种作文评改过程是自由开放的,老师不直接给出评语,而是以提问的方式给学生留出思考与拓展的空间,在批改作文中,学生对作文进行更新与重构,作文批改就不再是说服和压制,而是在对话中,形成新的思路、新的发现、新的意义。这样的作文批改方式是富有生成性的、创造性的和开放性的。

这种评改过程是具有期待的。对话性的作文批改,能唤醒深埋于学生心底的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经验,使学生原有的作文经验与知识得到不断的提升与改善,从而产生新的有效的写作经验的重新构建。

这种评改过程是具有互动性,对话理论强调主体性的双向对话,正是由于这种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质疑与想象,才能彻底改变老师精批细改却毫不见效的单向评阅方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的教学互动、沟通、影响和补充。这种作文批改中的互动,不仅可以是师生间的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或学生与自我的对话。教师可以采用自评或互判的方式。自评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与自我对话,反思自我,发现优点,认识不足,反馈调节;互判是通过对话、合作的方式,以个体间提出不同见解来刺激学生的反省思考,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

这种评改是自我参与式的。“对话”是“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不是一个人的“一言堂”或自言自语。对话作为一种策略,往往与共同在场、主动介入、积极参与联系在一起,“对话”式教育中的各种关系是“我—你”式的在场的相遇,而不是“我—他”式的在场而不相遇。这些案例中,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反思并改自己的作文,便是对作文批改的介入,这种介入使学生有可能在批改的对话过程中,不断展示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经常进行对话性的作文批改,能提示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吸收、欣赏、借鉴,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能使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头头是道地说出为什么这样写或那样写,从而养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这些对话性的作文批改,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介入态度,更帮助学生形成了一种学习和思维的方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门话题